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由 p p p pi n i si p a A q a l q
U R +=∑=1 (7.1.5-3)
考虑杉木桩为摩擦型桩,长度为5m ,直径为100mm
根据淤泥中,4.0/0n =L L ,其中Ln 为中性点深度,L 0为桩周软弱土层的深度(5m ) 则,Ln=0.4x5=2m
杉木桩的承载力为:Ra=3.14x2x0.05x (5-2)x11=10.4Kpa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由p cu A R f a η= (7.3.3)
其中,f cu 查木结构规范得,f cu =10x103KN/m 2
杉木桩自身抗压强度为:Ra=0.25x10x103x3.14x0.05x0.05=19.6Kpa
综上所述,取杉木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9Kpa 。
根据PKPM 筏板计算结果,标准组合下最大反力为78Kpa 。按80Kpa 进行设计。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由sk p
a spk f m A R m )1(f -+=βλ (7.1.5-2) 8040)1(3.005.005.014.390.1f ≥?-?+???
?=m m spk 求得m ≥0.060 由2
122
2e 213.11.0d m s s d == 求得s ≤0.130
取S1=400mm S2=300mm
求得f spk =85.74Kpa 满足要求。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杉木桩沉桩施工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
一、施工说明
我标段首件小木桩选定右岸河口桩号49K+320~49K+350前排桩为我标段小木桩首件开工工程。
沉桩是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进度计划的实现与否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招标文件,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编制了小木桩施工方案,在得到项目办和监理部的批复后,我标段经过细致的施工准备与试验,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小木桩施工方案进行了首桩的施工。
经过现场监理的监督和指导,在我项目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2010年11月11日完成了首桩的施工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全过程现场值班,做好了相关记录,做为总结报告的编制依据,在经过整理分析后,可以做为以后小木桩施工的参考依据,基本达到进行首桩施工的重要意义。
二、人员部署
三、施工机械设备
四、施工材料准备
五、施工的方案及工艺流程 1.水中沉桩工艺流程
2.施工工艺方法 2.1 测量放线:本工程轴线放样采用 GPS 测量仪器进行控制,桩顶高程由水 准仪来控制,放样工作分为两步进行,具体如下: 粗样:线位先用 GPS 进行定位,然后打上石灰线,标示出设计河口线;
高程通过边开挖边测量,将高程控制在-0.9m± 0.1m; 精样:在粗样达到要求后,在首件施工段前后方向上先施工两个限位桩,并 采用 GPS 进行线位定位在桩上钉上铁钉,标示出设计河口线,在施工时采用三 点成线的原则控制线型,并且每施工 3-4 米在进行精准校核;高程测量按照三等 水准测量标准进行控制, 通过各限位桩上的铁钉, 对施工中的木桩进行高程控制, 并且每施工 3-5 米进行精准校核。
2.2 水冲桩基:采用正负水枪,轮换水冲沉孔。根据泥面高程控制沉孔深度, 同时控制水枪头出水流量保证沉孔深度与桩尖设计高程一致,避免沉孔深度过 深。
2.3 沉桩,稳桩,固桩:由两名操作手将桩扶直下沉至设计高度,为减少桩 后土方和吹填管袋对杉木桩产生的水平力影响, 确保护岸结构施工结束后桩身在 水平力的作用下不前倾,建议沉桩时按照后倾比例 10︰1,桩顶前沿后置 15cm 施工,并采用倒钉交叉错项将前后两桩固定,用于定位、支护的桩架应确保在沉 桩后的回淤土方达到基本固结 (不少于 6 小时) ,桩体不上浮不摇晃时方可拆除, 航道侧支架尽可能延长支撑时间。
保证桩深垂直度和紧密连接。桩深下端控制一 定的间隙, 以减少泥土流失和坍塌。在桩顶部以下 10 至 20 公分处横向钉一排木 桩,外口设置斜撑。 六、小木桩施工进度控制、质量控制 1.施工进度控制 根据测算平均每 6 人为一施工班组,一天施工 100 根。木桩卸桩、运输为两个施工班组,另 4 至 6 人剥树皮泡桐油。
2.施工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组织是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体系运行的组织保证,为 确保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 在项目经理部内建立以项目第一负责人——项目经 理为组长, 总工程师为副组长, 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施工队队长为成员的质量 管理领导小组,对工程施工质量实施计划、组织、落实、检查、监督和管理,并 明确项目部各部门、各人员的质量职责,正确合理地分配质量体系要素,实施全 面质量管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1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施工操作规程施工,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 质量事故。 2.2 加强施工质量的检查和验收,坚持检查和验收制度,按照质量标准和验收 规程加强中间检查和技术复核以确保工程质量。
2.3 桩材料进场严格进行质量验收,按照施工规范及要求,对于检验不符合规 范的桩体不得使用。
2.4 桩位测放由专业测量工程师使用 GPS 测放桩位。桩位必须经业主、监理 复核验收。
2.5 沉桩施工时,利用已知水准点对桩顶高程进行控制。
2.6 沉桩时,要保持施加外力与桩身纵轴在一条直线上,施工过程中做好复 检工作。 2.7 正确选择施工机械,合理人工小组搭配, 搞好设备的检修工作,使机械设备 保持良好技术状态,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七、施工小结 在首件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控制处于可控状态,没有发生任何安全质量事 故, 施工工艺和现场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逐步趋于成熟, 施工流程作业衔接顺畅, 工料机组合渐趋合理化, 工程质量与进度双控指标落实效果良好,工程动态控制 趋向于良性发展趋势, 本次小木桩首件工程共沉桩 200 根,主控项目检验情况附质检资料,证明能 够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在首件工程施工结束后,项目部技术人员对这次施工过 程控制进行认真总结如下:
1.按照文明、安全施工要求,合理进行场地布置、施工机具统一调度,改善 职工劳动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减少工、料、机无效的投入和浪费。
2.按照整体工程进度计划要求,加快建设步伐,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工、 料、机满足生产要求,尤其是一次性大量购置木桩后的木桩处理工作,计划在近 期增加人员投入,保证 1000 根以上的可直接性投入施工的木桩储备量,确保后 续施工进度加快的有效增加余量。
3.在沉桩过程中要随时观测基坑开挖边坡的稳定状况,如有异常变化,应停 止沉桩并研究处理措施。
4.在沉桩施工过程中主要有以下质量通病:
4.1 桩机导杆不垂直
4.2 插桩不正,底桩倾斜率过大
4.3 先压的桩被挤压,尤其是压桩顺序不当时更严重
4.4 先压的桩送桩太深,附近后打的桩会往送桩孔的方向倾斜
4.5 基坑开挖时或边压桩边开挖,或桩旁堆土引起的桩身倾斜 针对以上的通病以预防为主,加强过程中的现场观测措施,及时发现整改。 在首件工程施工中, 我们取得了成果同时有发现了问题,为我部小木桩沉桩 施工质量控制,积累了宝贵的实际经验。
一、工程概况:
工程的地质概况,地质剖面自上而下由素填土、粗砂土、淤质粘
土、砾质粘性土、粉质粘土及岩石构成。淤质粘土呈软塑状,下部的
砾质粘性土呈中密状,特点是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属于软弱土。
三、打杉木桩应着重控制的质量要求
1、桩位偏差必须控制在小于等于D/6-D/4中间范围内,桩的垂直
度允差﹤1%。
2、在打桩时,如感到木桩入土无明显持力感觉时应向设计、监理及时汇报。
3、打桩线路注意从外往中间对称打,但要防止桩位严重移动。
4、按设计图所示,于地面标定木桩之预定打设位置,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打桩。
四、质量风险
1、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情况结合施工图纸,该河堤建成后需要在河堤背面填土压实,且河堤另一边为河床,河床沉积淤泥及砾质粘土较厚,如果采用杉木桩进行堤基处理时,在毛石河堤自重及填土作用下杉木桩容易出现水平位移,影响堤岸质量;另外,由于堤基为软弱土的强度很低,压缩性较高,且杉木桩原材料质量、规格难以一致,在打桩时灌入度难以控制,在承受较大的河堤自重荷载时,河堤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往往比较大,会造成毛石挡土墙出现裂缝;
2、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含水量高,渗透系数和不排水抗剪强度均较低。在集中大量施打杉木桩时,饱和土体中的孔隙水还来不及排出,孔隙体积没有发生改变,全部压力的增量完全由孔隙水来承担,堤基土颗粒间的压力并没有发生变化,堤基土的抗剪强度不但没有提高,还可能会因施工的扰动而下降。